能打工会做饭人形机器人离我们生活有多远?
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正在北京举办,大会进行主论坛及25场专题论坛,416位国内外嘉宾参与讨论机器人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本届大会上最受关注的是展出了27款人形机器人,它们能跑、能跳、能做瑜伽,能“进厂打工”,还能洗衣做饭。此次大会上的人形机器人,有哪些新的特点?有哪些新的应用场景?它们,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人形机器人有哪些新的科技特点?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这次的人形机器人跟往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不再是由研究机构所带来的,而更多的是由企业所带来的。展会上的这些人形机器人,它不仅仅是在秀技术,而且也是在探索场景的应用,有面向不同的,教育的、工业的、服务的等等。从智能性上面来说,它和大模型结合,能够实现更好的人机交互,行走的稳定性也较以往要更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扰动,双臂的操作能力,也能够去操作更多类型的物体。但总体来说,目前还都是在一些限定性场景进行测试,距离我们真实的应用场景,还是有很多技术和产品上面的问题,需要去进一步攻克和解决。
人形机器人在应用上展现了哪些新的可能性?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人形机器人作为一种通用型机器人,它模拟了人的形态、运动、功能和智能,使得它可以非常适合于人类的工作空间。当它的功能和智能都具备的时候,可以去无缝替换完成人希望它完成的工作,来替换原来的人工劳力,所以它的应用市场是非常广大的。
从目前所呈现出来的探索应用场景看,目前教育应用已经是比较成熟了,出现了面向小朋友们、可以踢足球比赛的人形机器人产品,能够实现一个小规模的量化应用。在工业上面,大家还在探索,能够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面真正去落地应用,去解决目前智能制造上面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会更强调它的技能作业能力,和精度效率等等方面。另外,面向居家养老的服务场景。但总体来讲,因为世界是非常开放动态的,人的需求是非常多变的,距离满足人的需求还是会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去走。
拓展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还有哪些困难要突破?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技术上面还是需要进一步打磨,包括从提升整个运动的可靠性,长时间长距离拟人化的各种动态运动,从操作上面,移动等去适应各种场景,它的这种自适应的智能性。从产品上来说,我们要去定义适合这个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且要去打造供应链,降低成本,以及面向应用去做各种开发,所以总体从技术产品和它的生态体系上面都还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的。
人形机器人发展,目前还缺哪方面人才?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的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人形机器人涉及的学科非常多,可以说覆盖了机器人所需要的各个方面学科,所以对这些学科的人才都是有极大需求的。同时,因为它的复杂性,并不是说单一把某一项技术做好就可以,它需要和各个部分融会贯通。我们目前缺研发人员,他除了了解自己所做的这部分以外,也要了解跟他关联的部分。另外,还需要有这方面的领军人才,他是要能够融会贯通人形机器人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能够去高效的组织团队来开展这方面的研发。从企业来讲,也需要进一步能够去把技术、市场各个方面去融会贯通的这种领导型人才。
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对人才培养需多方面融会贯通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的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这么多年我们国家一直都是非常重视机器人方面的人才培养,包括2016年教育部也开始设立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能打工会做饭人形机器人离我们生活有多远?浙江大学包括各个高校都非常注重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到了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除了技术研究创新,也会去开展工程的工作。但是我觉得在做这方面人才培养的时候,可能还要更多的让学生们去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对于一个产品来讲,它是技术、工程、工艺各个方面的融会贯通,能够给学生更多这方面的一个知识和实践的机会以及能力。从数量上面来讲,其实目前的机器人也好,人工智能也好,我们的人才虽然多,但是跟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来讲还是偏少的,我们还是需要去加大这方面的人才培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