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再谈,「」的一些细节与预判
机器之能报道
作者:姜菁玲
在这次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度CEO李彦宏提到的一句话吸引了很多关注。他说,没有应用,光有基础模型,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都一文不值。「大家不要去卷模型了,要去卷应用」。
这句话虽然有些极端,但是在当下的阶段有几分代表性。正如这句话所表达的,如果说去年的WAIC上,各家厂商还在展示自己的大模型本身实力,落幕再谈,「」的一些细节与预判今年的WAIC的主要观赏点则已经集中在应用上。一众AI厂商从去年的「占位」秀,来到了新阶段。
应用成为新赛点
大模型厂商应用大规模试错
技术本身是抽象的,但应用却是具象的。在今年的WAIC现场,凝聚在观众心中的共识,从往年的对前沿科技的好奇,变成了「看看AI到底能做什么事」的好奇。
这一点体现在观众人数创新高上。据官方数据,截至7月6日下午2时,大会线下参观人数突破30万人次,同比上届增长90%,创历史新高。
从实际的参展体验上看也是,入馆排队时间创下新高,馆区开始实行限流,直到WAIC结束前的最后一天下午,还有人在社交平台上询问哪里可以买到新放出来的WAIC会场门票。
在参展参会过程中,许多论坛都呈现观众爆满状态,会议室门外树立着「本场观众已满」的标志。
参展的观众,既有各类科技从业者,AI产业相关人士,也有家庭亲子出行、小朋友热情体验AI,甚至还有来自日本、韩国等地的公司,特地来参展、学习「AI的落地应用」。
因为没有位置,站在会场外听讲的观众
当然,应用爆发的趋势也体现在今年展商的展示重点变更上。今年的WAIC展台上,不论是底层的AI芯片公司、还是中间层公司、还是模型层以及产业落地层,大家基本都将「实际应用价值」作为主要的展示逻辑。
比如,往年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的展厅陈列更注重展示自己的历代AI芯片,展示的内容也集中在对芯片性能的介绍。今年,燧原科技则重点对外展示了AI芯片与智谱大模型在代码场景的落地应用,以及与宜昌点军智算中心合作落地的算力中心建设情况。
模型层公司,阿里巴巴在展区上推出「通义十二时辰」系列来统一展示通义大模型在对话、效率、智能体、视觉不同场景下的落地应用。
科大讯飞既展示了其最新迭代的大模型4.0版本,还推出展示了在医学场景的的讯飞晓医体验;在医疗场景,百川智能也推出了对应的医学问答产品,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查找医学健康相关的知识。
阶越星辰在最新发布的Step-1.5V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的场景里详细介绍了,视频理解与搜索的能力。
此外,商汤科技本次WAIC期间发布的多模态交互大模型日日新5.5,除了展示模型本身能力,商汤将更新后的模型用合适的产品化方式在展台对外展示——用户可以打开摄像头与内置了大模型的智能助手对话,智能助手有了一双实时的眼睛,可以获取用户的神态、环境、衣着进行对话。
类似GPT-4o的使用体验,可以直接调用摄像头,AI「看着」你对话
中间层公司,首次参加WAIC的无问芯穹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基础设施论坛上,发布了全球首个千卡规模异构芯片混训平台,能够让多种大模型算法在多元芯片上的高效、统一部署。
这种中间层的基础设施让大模型训练有更多的可用算力,无问芯穷的CEO夏立雪认为,「今天说让大模型成本下降10000倍,就像30年前说让家家户户都通电一样。优良的基础设施就是这样一种“魔法”,当边际成本下降到临界值,就能有更多的人拥抱新技术。」
在更末端的产业应用层,B站、Soul这类的社交社区公司也在Waic现场展示了自己在AI方面的探索,比如利用AI来凑线上狼人杀搭子等尝试,另外,网易在游戏当中加入AIcopilot,帮玩家一起分析战局,一起打游戏。
总体来讲,应用已经成为大模型现阶段赛点。不过,现阶段看,各大模型厂商在应用方面的尝试也存在明显的同质化和早期POC的特征。文生图、数字人、代码生成、智能助手问答,这几个场景仍然是最常见且覆盖率最高的。从这几个常规场景来看,较为成熟的厂商也未对场景商业化落地情况做过多的介绍和描述,而进度较慢的厂商,甚至今年还在Demo阶段。
另外,今年的AI厂商在应用上的摸索呈现出以求多求全为主,一种快速铺开的状态,许多厂商尚未找到适合自己且被验证过的产品路线,预计接下来一年的时间,AI产品市场化验证会成为许多厂商的主要战略方向,同时市面上的AI产品数量仍然将呈现快速大开大合的局面。
具身机器人抢位「柔性物体」任务
在这届WAIC上,最值得期待的另一部分内容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进展。今年的展区,机器人公司的展位明显变多,同时,机器人也成为「前沿」的代名词,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在WAIC现场大门不远处,就集中陈列了十八只形状各异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过去一年具身智能行业在期待中快速成长,和去年的机器人展示相比,今年的机器人不仅外观上更有质感、更像人了,在功能上也更实用、能用了。
去年,特斯拉带着自己的擎天柱机器人来到WAIC展台,成为当时的机器人区域顶流。今年,虽然还是只是盒子里的展品,但新版擎天柱机器人继续延续了顶流地位,拥有超高人气。
虽然始终在盒子中特斯拉机器人的进步无从感知,但其他的机器人产品进步非常明显。
今年在展区里看到了机器人能够有序地叠好衣服、拿鸡蛋,这意味着有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柔性物体的控制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机器人即将解锁更多家务场景。
另外,现场岩山科技展出的机器人还加入了「眼睛」和「大脑」,通过增设摄像头以及引入大模型,支持机器人直接跟人面对面实时语音交流。虽然现场看机器人的制作仍显粗糙,但是「Her」的原型已经基本被描摹出来。
回顾去年的机器人展出水平,最灵活的机器人只能展示一些上下楼梯、排队走路的任务,今年机器人已经能够灵活地翻跟头、写毛笔字、甚至给人按摩。
有趣的一点是,同样是机械狗,往年通常是宇树科技等公司带来的在电力巡检这类B端场景的大小机器狗,今年WAIC现场由BabyAlpha公司带来的机器宠物狗已经不仅成功量产,甚至成为了上海许多年轻人的新型宠物。
今年,机器人仍然是最值得期待的科技方向之一,从展会各家厂商的情况来看,接下来一年机器人预计会在基本家务场景实现一定程度的覆盖,同时,c端的机器人会以更多的形式出现在你我的生活当中。
当然,机器人最先落地的B端场景今年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新的进展。除了常规的电力巡检,比如亚马逊公司已经将机器人落地在工厂产品良率检查场景。
写在最后
年复一年,一些公司消失在了WAIC会场,一些公司一步步从边缘的小展台逐渐走向了中央。
在2024年的WAIC会场,往日的「AI四小龙」只有商汤科技仍在,但更多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更多的大模型厂商开始出现。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界最大的盛会,每一届WAIC都是AI公司新的比武场,也在无形中记录着中国AI行业的发展变迁。
当下,即使留给AGI的命题仍然有很多,除了接下来最值得关注的具身机器人的进展、大模型商业化落地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变局两个问题,在这届WAIC上,端侧AI、AI安全治理等方面的议程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2024WAIC已然落幕,AI厂商们也重新鸣枪起跑,我们期望在明年,更多的好奇心和热情仍然凝聚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