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图灵奖得主们一起,汇聚全球智慧,共筑高地
2024年7月4日,上海WAIC2024大会,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年度盛会,再次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领袖、专家学者、企业精英与创新人才,共同探讨AI技术的前沿发展与全球治理的伦理边界。本次大会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还着重强调了AI技术的伦理治理,倡导全球合作,推动AI向善发展。
WAIC的第一天议程里,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指出,人工智能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供了潜力,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技术内在问题、数据安全、算法歧视、能源环境问题以及对社会就业的影响。中国已建立了一套涵盖产业应用、算法、算力、数据等方面的治理规则,力求最大化收益并最小化风险。
图:薛澜
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和数字素养的鸿沟阻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需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他提议通过多边对话机制和科学共同体的力量完善国际治理,呼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挥协调作用,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的合理发展。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教授提出了“AI45度平衡率”的概念,认为当前AI的发展失衡,技术能力提升迅速,但安全措施滞后。他倡导在AI发展中寻求性能与安全的平衡,确保AI的长期健康稳定。周伯文介绍了“因果之梯”作为实现可信AGI的技术路径,包含泛对齐、可干预、能反思三个阶段,旨在确保AI系统不仅高效执行任务,还能反思自身行为,确保安全与道德。
图:周伯文
用辩证的眼光审视AI发展在WAIC上,罗杰·瑞迪、曼纽尔·布卢姆、姚期智这三位图灵奖得主在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的主持下,围绕圆桌共同探讨AI的发展。
罗杰·瑞迪教授强调新技术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并存,应积极面对,不因恐惧而放弃进步。他强调,AI治理和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应当在各个领域更积极地利用AI,将其视为工具以增强人类的心智能力,实现效率的大幅提升。然而,目前在研究和投资方面,还未达到能将日常工作的完成速度提升数十倍的程度。
图:罗杰·瑞迪
瑞迪教授还提到联合国代表提出的“能力建设”概念,指出当前的教育体系未能培养出适应AI时代需求的未来一代。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是解决每个人的所有问题,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利用AI提升自身工作效率。
在后续讨论中,瑞迪教授回顾了自己在AI领域的远见和贡献,包括创建了第一个机器人中心、语言科技中心以及机器学习部门。他指出,每一项新技术都伴随着机遇和挑战,以汽车为例,尽管其问世后导致全球交通事故频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放弃使用汽车。同样地,对于AI,不应因担心其负面影响而完全放弃,而应看到其带来的机会,比如将全球人均生产效率提高十倍,从而促使全球经济总量从一百万亿增长到一千万亿。
在回答关于新机构建立的问题时,瑞迪教授建议,面对新想法,既要看到它们带来的机会也要预见可能的问题。以汽车为例,虽然汽车技术带来了便利,但也导致了交通事故,不能因噎废食。他鼓励工程师们应积极探索如何让技术更高效,而不是因恐惧技术的负面影响而停滞不前。
布卢姆教授则分享了他对AI风险的兴趣,特别是网络风险的放大效应和AI的可计算性问题,认为AI的强大破坏力体现了计算机科学的复杂性,需要深入理解。他还提到自己成功教学的经验,即与聪明的学生相互学习,强调了意识模型“CTM”的独特之处,即分布式决策而非集中控制。
图:曼纽尔·布卢姆
在对话中,布卢姆教授回顾了自己对意识的研究历程,从二年级开始就对大脑如何运作感兴趣,尽管起初遇到阻力,最终在导师的支持下,研究意识成为可接受的领域。他与雷诺尔·布朗共同创立了有意识的图灵机(CTM),这一模型基于图灵的工作,旨在构建理解事物的简化模型。CTM模型借鉴了神经科学家的大脑模型,:与图灵奖得主们一起,汇聚全球智慧,共筑高地揭示了大脑的运作方式,如同剧场,其中大脑的不同区域(观众)接收来自舞台(大脑活动中心)的信息广播。这种意识模型允许大量处理器同时工作,模仿大脑中100亿神经元的互动响应模式,展示了大脑处理信息的神奇方式。
此外,布卢姆教授还分享了他在教学上的经验,认为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学生比他聪明,他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他特别提到CTM模型的有趣之处,即在模型中没有中央决策者,而是让每个“处理器”都参与进来,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与传统CEO角色的决策模式不同。
姚期智教授谈及AI治理的紧迫性,指出AI风险来源于网络风险的放大、未预见的社会风险和生存风险。他从计算机科学家的角度出发,关注AI对网络风险的加剧和对可计算性的挑战,认为AI的控制与保护是一个复杂难题,需要跨学科合作解决。
姚期智教授在讨论中着重强调了AI风险的紧迫性,从专业角度出发,他关注AI风险的三大类别:第一类风险与网络风险放大相关,第二类风险涉及AI的可计算性,而第三类风险则关乎AI的破坏力及其对计算机复杂学的启示。姚教授认为,AI的快速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令人震惊,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感。
他指出,AI的控制和保护是一大难题,因为它们是由人类设计的,但又可能超越人类的控制。图灵曾经说过,AI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无法确知当AI拥有足够的算力后将会做些什么。因此,姚期智教授对AI风险的关注,体现了计算机科学家面对的深层次问题——如何在推动AI发展的同时,避免其对人类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姚期智教授还提到,目前正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期,图灵测试的解决方案是AI研究的终极目标。他赞同罗杰·瑞迪教授的观点,即不应过分强调AI的安全性,而忽略了其潜在的益处。他引用曼纽尔·布卢姆教授的话,表达了对未来AI发展的期待,希望能够克服挑战,实现AI的全面潜力,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图:姚期智
总体而言,本次会议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双面性,既看到了其推动全球进步的潜力,也认识到伴随的风险与挑战。会议呼吁全球范围内的协作,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确保其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WAIC的发展与建设本次大会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还着重强调了AI技术的伦理治理,倡导全球合作,推动AI向善发展。
在伦理治理层面,WAIC2024聚焦于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全球对话与国际合作,通过十场高端论坛,邀请了国际电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清华大学等权威机构的专家,以及图灵奖得主、国际知名学者,共同探讨全球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现状与未来。大会特别强调了技术解决方案、行业与法律约束、公众科普以及教育和公共政策在构建完善伦理体系中的作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面对AI带来的伦理风险,构建保护机制,促进AI技术的健康发展。
在AI赋能学科建设方面,大会关注了AI在数学、大模型架构、空间天文学等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AI驱动科研范式变革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论坛汇聚了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机构的专家,深入探讨了AI在推动科学发现、促进学科交叉研究、加速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展示了AI赋能基础学科建设的最新进展。
AI在智能终端领域的应用,展现了万物有“灵”的智能未来。WAIC2024通过智能终端专业展区,展示了包括智能机器人、AI手机、AIPC、AI头戴设备等在内的最新智能终端产品,体现了AI技术与终端设备结合的新生态,为消费者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带来全新体验。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正引领着未来出行时代的变革。大会聚焦于自动驾驶汽车、智慧船舶、低空无人机等尖端领域,通过论坛活动和展览新品,描绘了陆海空智慧转型的未来图景。智能驾驶技术的演进,不仅提升了驾驶安全性和城市交通效率,也为城市规划、物流运输等行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AI引擎成为了推动工业创新的关键力量。大会通过主题论坛和生态论坛,探讨了AI如何赋能工业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工业领域的创新突破和转型升级,为全球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算力作为推动AI发展的驱动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大会聚焦算力产业的发展,通过论坛和展区,展示了顶尖算力企业带来的最新智算产品,以及算力在数据中心、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全栈赋能,展现了算力赋能千行百业的现实图景。
数据产业作为AI发展的关键要素,大会关注了数据的激活与安全保护。论坛活动聚焦于高质量语料数据的构建发展、数据要素的流通应用,以及数据隐私的安全保护,展示了数据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了数据应用创新的最新成果。
AI 的概念正驱动产业生态重塑,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新想法、新机遇。大会通过论坛和前沿展品,探索了AI 在商业、教育、文娱、艺术、农业、出行、元宇宙、城市治理等领域的智慧结合,展示了AI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商汤科技就在WAIC上公布了这样一款产品,其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可控人物视频生成大模型Vimi,该模型荣获大会最高荣誉“镇馆之宝”。Vimi基于商汤强大的日日新大模型,仅需一张照片就能生成与原图风格相符且动作连贯的人物视频,支持视频、动画、声音和文字等驱动方式。Vimi突破了现有技术的局限,实现了对人物表情和肢体动作的精准控制,可在半身范围内生成自然的肢体变化、头发飘动和服饰变换,同时保证光影效果和画面稳定,最长可生成一分钟高质量视频。
具身智能技术的革新,开启了AI机器人新时代。大会通过论坛和丰富的智能机器人创新成果展品,展现了具身智能行业的发展潜力,探讨了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前景,共绘智能机器人时代的新蓝图。
大模型的发展引领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新一轮浪潮。大会聚焦大模型的前沿技术、应用场景与创新生态,直面大模型领域的关键问题,展示了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的现实生产力,探讨了其理论争议与商业化闭环的实现路径。
总体而言,WAIC2024大会不仅是一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思想盛宴,更是一个推动全球AI智能向善发展、促进全球治理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一系列论坛、展览和交流活动,大会展现了AI技术的最新进展,促进了产学研各界的深度对话,为全球AI技术的健康发展与应用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