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蒋龙龙)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未来产业往往代表了最新的科技发展方向,能够带动整体社会进步。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纵深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
发展未来产业大势所趋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产业。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与经济格局最活跃的先导力量,更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继续升级,抢占未来产业新高地成为国际竞争、国内发展的共同需要。大力发展未来产业,已经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国际上,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主动加大资源投入支持培育未来产业。美国2021年发布培育未来产业的法案,提出到2025年每年投入100亿美元支持未来产业发展,大力支持量子信息和人工智能发展。欧洲发布面向未来欧盟产业报告,旨在围绕欧洲六大战略性产业和面向未来产业,掌握创新主动权中国电信掘金未来产业包括互联网、清洁能源、自动驾驶汽车、氢技术及其系统、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塑造全球竞争力和领导力。
在国内,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部署,“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2023年8月,工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今年1月,工信部、科技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今年3月,工信部高新技术司专门设立“未来产业处”,负责未来产业方面的工作,这一举措也意味着未来产业已进入国家产业布局规划,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产业落地和壮大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在中央倡导和推动下,未来产业已经遍地萌芽。2023年9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202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上海、深圳、合肥、成都、西安等城市也或先或后,制定了关于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全面布局未来产业。
中国电信创新打造行业新增长极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未来信息则是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设网络强国的国家队、主力军,中国电信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持续推动企业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科技型企业转型,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电信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全球首张、规模最大的5GSA共建共享网络,开通5G共享基站超过121万站;打造大宽带、低时延全光网底座,推进网络全光化、扁平化、智能化,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ROADM全光网络和国内规模最大的千兆光纤网络。在全国优化形成“2 4 31 X O”的算力布局,加快推进云智、训推一体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中心建成大规模、多可用区的天翼云4.0资源池,在重点城市建设“一城一池”节点。打造“息壤”“云骁”“慧聚”三大智算平台,提升算网感知、跨域调度、随愿自治等能力。此外,中国电信加快推动天地一体,强化新一代全球高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天星 地网 枢纽港”的能力布局。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中国电信乘势而上,以“星辰”为品牌,形成“1 1 1 M N”的人工智能总体布局,扎实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自主研发覆盖语义、语音、视觉、多模态的星辰大模型产品矩阵,综合能力进入国内一线阵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全面开放场景,联合产业伙伴推动大模型深度应用,面向新型工业化、应急、教育、医疗等垂直领域推出30多个行业大模型,服务政企客户7000多家;面向数字政务、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等场景,推出了AI 摄像头、AI 数字平台等一系列数字化创新产品和服务。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何持续推进未来产业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6.7个百分点。截至5月底,全国新建5G基站46万个;规划具有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智算中心达10余个,智能算力占算力总规模比重超过30%。从数据来看,我国未来产业加速布局,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未来产业的探索和发展势头可喜、远景可期。
但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会面临问题。在布局未来产业的过程中,我国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我国在未来产业的一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还存在供应链不完备、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等短板;新技术往往处于探索阶段,成熟度和稳定性有待验证,可能会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带来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针对“推进中国未来产业发展”,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白春礼院士指出,未来产业高度依赖于前沿和整体创新生态,需要强化未来产业总体性、前瞻性研究布局,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等领域强化布局。在产学研发展体系方面,需要探索构建未来产业的合作平台,推动研究机构、高校、龙头企业形成发展未来产业的合力,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
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表示,未来产业发展需要避免各地区各部门“各播各的种,各撒各的肥”,亟需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优化未来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时空布局突出动态调整、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根据技术成熟度、市场发育度变化,坚持“走一步、看三步”,又要结合各地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等差异,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知识中心副研究员李苍舒指出,发展未来产业,首先必须对未来产业进行科学的布局。未来产业的布局需要充分考虑区域优势和特点、交通与基础设施、人才储备和教育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协同和衔接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