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农科院蔬果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何冬健朱平

图源视觉中国

清爽可口的瓠瓜、五颜六色的樱桃番茄、个长高产的豇豆……不久前,在萧山临浦举行的2024浙江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会上,100多个浙江瓜菜新品种集中亮相,令有风君目不暇接。

社交平台上,“舌尖上的农科院”频频“出圈”,好吃、放心等“夸夸语”已成了其产品的代名词。

蔬菜瓜果好吃的秘密在哪里?

01

自人类学会刀耕火种起,就一直在做一件同样的事——驯化、选育作物。

今天当我们品尝细嫩柔软、味美多汁的樱桃番茄时,一定想不到千年前生长在中南美洲森林中的野生番茄不仅酸涩,产量也不尽人意。以致于16世纪它引入欧洲时,被错误地给予了“狼桃”的名称。

浙樱粉1号。浙江省农科院提供

通过杂交、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樱桃番茄在科研人员的手中愈发甜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番茄辣椒育种研究室研究员阮美颖说,除了口感更好之外,她带领团队选育的“浙樱粉1号”在营养、品质也更胜一筹——番茄红素、总糖、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指标均高于目前市场主要栽培品种,尤其是鲜味类氨基酸、甜味类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更为显著。一个现象可以佐证:在浙江省各地举办的樱桃番茄风味评比中,“浙樱粉1号”多次被称赞为“最好吃的小番茄”。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低产到高产……农业科学家把这些“沧海遗珠”打捞出来,精心培育,反复实验,只为了选出最优良的品种。

《诗经》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即“瓠”,可见古人在夏天常以瓠瓜为食。

“目前市场上瓠瓜的形状非常多,有葫芦形的、圆形的、长条形的,它在漫长驯化过程中演变成当地百姓喜欢的形状。”省农科院豇豆瓠瓜育种研究室研究员吴晓花说,团队选育的“浙蒲6号”呈棒形,更适合长距离、大规模物流运输,同样呈棒形的“浙蒲9号”瓜长约25厘米、“浙蒲903”约30厘米的长度,更适合小家庭消费习惯,很快获得了市场青睐。

浙蒲9号。浙江省农科院提供

市民用“自带味精”来形容“浙蒲9号”的口感,足以说明其鲜甜、受欢迎。

02

技术手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今年我们推广的小白菜新品种是‘绿暑’。”省农科院菜甘蓝育种研究室副研究员李必元说,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气象灾害等事件,对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速生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绿暑”是其中的佼佼者。

双单倍体诱导技术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大大加速了育种速度。他说,一般而言十字花科的育种周期需要5~6年,利用该技术可缩短至2~3年。

技术持续不断的突破,不仅是为了实现“中国种”自主可控,更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美好生活而努力。

“400多年前,樱桃番茄引进中国时,还只被当作观赏植物。随着新品种的研发和培育,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阮美颖介绍,传说中的农科院蔬果“浙樱粉1号”在种植环节也颇具优势——具有单性结实特性,可不用人工激素点花。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激素对番茄植株造成药害而产生的畸形果;另一方面,在人工成本与日俱增的今天,省工省力效果明显;同时,该品种生长势和连续坐果能力强,易实现高产稳产。

“这几年我们开始利用核技术,促进樱桃番茄的基因突变,研究发现部分材料抗逆性更好。”她表示,未来可能有适合早春、晚秋,甚至适合冬天种植的新品种出现呢!

03

有人说,今天蔬菜瓜果好像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实际上,这不是错觉。

豇豆,是我国传统粮用和菜用蔬菜之一。省农科院豇豆瓠瓜育种团队研究发现,豇豆的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在其驯化与改良进程中受到强烈的人工选择。从粮用豇豆到菜用豇豆,荚长、单荚籽粒数和嫩荚可溶性糖、籽粒淀粉与籽粒粗蛋白含量受到持续的正向选择,而落粒性、千粒重、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及一些抗病抗逆位点逐步丢失;粮用豇豆的驯化与改良主要涉及籽粒大小和籽粒品质性状,而菜用豇豆的驯化与改良主要集中在荚长和嫩荚品质性状。

随着种子、生产方式等的更替,蔬果的模样与味道也悄然变化。

更何况,作物的部分优良的性状间可能相互排斥,人们所青睐的众多特性往往难以同时出现在一个品种上。

在2024浙江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会上,新品种大多数以品质和口感取胜。“现在更关注品质。”吴晓花认为,这是对当下市场与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浙江及其周边地区生活水平比较高,对蔬菜的品质要求更高,即食型蔬菜越来越受欢迎。

再现“小时候的味道”,“吃啥更好”的问答题才刚刚起笔。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