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高合汽车母公司判了,高管大瓜爆了
“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被判破产重整!”
“不是有iAuto投资高合10亿美元吗?”
“你相信iAuto背后的仰融能给出钱么?”
……
年初拉开新势力又一轮崩塌浪潮的高合汽车,故事还没有完结。
2024年8月8日,一份《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决定书》被传出。按照该文件,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人运通公司),被法院受理预重整申请。
高合汽车因而也就更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批员工被拖欠的工资还没有确定的着落,但重整就意味着短期内不会破产清算,高合这块牌子还不至于立马消失。
汽车公社从年初开始连续跟踪报道高合汽车动态,既有被厂家设法删除的《高合被博世叫停》,也有揭示“高合研发人员诸多不易与汗水”的《产线的茅台,高合的倒台》。
我们在采访高合员工的过程里,多次提到“智能化速度慢”成为高合的短板之一。而为何高合智能化会落于人后?除了大批传统汽车人出身的管理层人士,不能很好地适应智能化汽车发展态势之外,也和智能研发负责人无所作为甚至胡作非为密不可分。
“被爆料的是某一任IOV负责人于海,自己并不精通智能技术,又爱独揽大权,私欲膨胀,”知情人士这样告诉汽车公社,“他几乎扰乱了整个汽车智能的研发,但可笑的是,走人之后还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选。”
至此,高合沉沦的故事轮廓愈发完整,但似乎还远没到显示出全貌。
当比亚迪和头部新势力高歌猛进,不思进取或者被公司高层拖累的脚部腰部企业,却在丛林法则中成为黯淡的背景色,去反衬成功者的鲜明光环。
“高合一时死不掉,也活不好”
根据《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决定书》,今年7月1日,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以其资产不能清偿全部到期债务,但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能性为由,向该法院申请对该公司进行重整,并同时申请预重整。
实际上8月8日的宣判,只是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正式立案,以及批准华人运通预重整。
对于华人运通、高合汽车的创始人丁磊来说,在盐城老家曾有“接盘悦达起亚工厂”的衣锦还乡之举,也一度被视为当地再度振兴制造业的期望,而今却被家乡的法院推进重整,不免令人唏嘘。
那么何为“预重整”?破产重整和破产清算有什么区别?高合汽车跟华人运通还能活吗?
破产重整(和一些说法里“破产重组”相比,“重整”是法院主导,更为严谨而具备法律意义)目的是挽救企业,而破产清算目的是消灭企业。前者会对资产进行整合,包括追加投资;后者会对破产财产进行变价分配,主要有拍卖、强制变卖、折价出售等措施。
进入重整,企业还有活下去或者转生的希望;进入清算,独家高合汽车母公司判了,高管大瓜爆了那就真的十死无生。故而,华人运通与高合汽车,目前还没有到彻底消亡的境地,咱们还能继续看到相关的“拉扯性报道”。
“预重整”则是重整的先导步骤,主要债权人、出资人、债务人、重整投资人等主体在人民法院主导下通过协商谈判,预先就重组关键条款达成共识。
不过,高合汽车的业务和员工们,依然还在煎熬之中。按照《决定书》,“截至2024年4月30日,该公司已知到期未能清偿债务已超过该公司资产总额,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已具备破产原因”,显然资不抵债让华人运通与高合已经难以为继。
今年5月16日,有报道指出高合获得了iAutoGroupInc公司10亿美元融资,iAuto全力支持高合汽车复工复产,计划且高合汽车母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报公布前完成交易;华人运通也与iAtuo正式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iAuto只愿意承担员工工资,很多其他债务之类并不想担负,这也是为啥进度裹足不前的原因。”内部人士这样告诉汽车公社。
同时,高合财务部门相关管理人员也出现变动,“这些人被撤了,我们索要工资都困难,”维权员工愤愤不平。
而预重整的时间,也让讨薪员工陷入更长的等待。
“预重整期间为本决定书作出之日起六个月,有正当理由的,经预重整管理人申请,可以延长三个月。”在高合员工的眼里,几乎变成了一种缓兵之计。
“不懂技术,但有一堆私人助理”
高合为何进入危险境地?除了车型定位偏高,产品竞争力尤其是智能化水平不强,是一个关键因素。
高合为何智能化水平不足?
我们在此前的文章里总结过:出身传统车企,又有地方政府从政经验,因此丁磊所倡导的企业价值观里,重视机械而轻视软件,重视车路协同而轻视车端智能,重视产品质量而轻视换新节奏,重视自我对公司的控制与平衡之术,而轻视时代与行业已经进入新阶段。
但是,除了丁磊自身不懂软件,为何一众研发高管也未能扭转局势?这就要关联到最近曝出的瓜——高合汽车的车联网业务IOV(InternetofVehicle),负责人长期不给力,甚至带来负面效果。
“同事们说,高合的母语就是无语。”
“铁打的智能网联,流水的总经理。不能说一个比一个烂,只能说一个比一个垃圾。有的是,每天一门心思圈养小弟;有的是,每天不惜一切代价铲除异己;有的是,阳奉阴违私藏小蜜。”
前任高合员工如是爆料。
而火力最集中的一任高管,则是2022年初到2023年初担任高合汽车车联网业务总经理的于海。
“于海2022年初入职,有一个皮包公司猎头力推,年薪高达300万元,但实际上他很多业务的技术不懂,导致管理研发工作时胡作非为,”爆料者称。
“自己不懂的技术,都靠下属整理材料,自己汇报抢功劳,这个如果说各家企业都很常见的话,那么任人唯亲、越级管理、排斥异己,就比其他企业做得更加严重。他经常把不懂业务的人任命负责一个板块,还频频自己直接指挥工程师具体做事,让工程师的管理者手足无措,跟当年蒋介石微操大师一个德行。”
于是2022年8月,有被打压的研发员工写了一封匿名信指控于海,提到“公司最高层的一些高管都没有私人助理,于海一个人配好几个助理,还天南地北飞来飞去;喜欢给自己开表功大会,动不动到处胡吃海喝,买好酒,下好馆子,不让下属喝醉不放过……”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反面人物,“走人之后还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选。”
显然高合的人才梯队机制和管理机制出现了严重漏洞。
“你说,从丁磊到管理委员会能不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吗?并不,虽然管委会有些事儿确实想瞒着丁磊。本质还是公司顶层相互玩儿权术平衡,才会让于海这样的人帮大领导占坑,只是损坏了高合的研发根基。”知情者恨铁不成钢。
就在7月份,中国车市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1%,创下整月新高。比亚迪、吉利、埃安、理想、鸿蒙智行和蔚来等继续写下灿烂的一笔成绩,而高合、爱驰等名字却在渐渐滑向深渊。
终究,决定金字招牌或者血色名单的根本因素,还是在于“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