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者|把实验室搬到产业一线
湖北武汉,九峰山实验室内,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宋博翔正在指导学生和工程师将实验样品放入磁控溅射样品仓内,生长用于红外探测芯片中的氮化钛薄膜。
华中科技大学和九峰山实验室,相距20公里,宋博翔说,每天往返在这条路上,就像一场“双向奔赴”。
在国外求学10年,3年前宋博翔决定回国。“学校实验室能探索从0到1的突破,但是要将科研落地还有‘巨大的鸿沟’;学生只在学校,离芯片产线非常遥远,缺少产业化认知。”
科研和教学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宋博翔。加入九峰山实验室,宋博翔感叹,以前很多困扰的问题,在这个平台找到了答案。
投运一年多的九峰山实验室,是湖北在优势领域组建的十大实验室之一。
“在这里,追新者|把实验室搬到产业一线实验室里研发的红外探测芯片与成像模组,在得到各种系统的集成加持后,其应用场景得到了难以想象的拓展和延伸。”宋博翔说,这让科研和产业有了更多“化学反应”。
产生“化学反应”的还有人。“这里有真正的产线,有产业相关的各类专家、工程师,在交流和碰撞中,老师和学生都能接触到产业前沿应用,一起成长。”
宋博翔非常认同九峰山实验室提出的“量产式科研”,即把“产学”两端的问题逐步融合,量变引起质变,通过工业化的方式去解决里面的科学问题。
把工业化思维搬回学校,把产业痛点带回学校,教学模式也跟着发生了改变。“让学生从大三开始,就可以选择卓越工程师系列课程,提前加入到一些科研项目中。”宋博翔介绍,“只待在学校实验室,是很难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需要老师和学生到真正的产线上一起解决。”如今,生产车间也变成了学校的实践课堂。(周雯郭婷婷王郭骥)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